商品標籤

貢丸湯 第10期/2017:下班後的文藝日常

NT $ 135


下班後的文藝日常

生活在科技產業密集的新竹,大家似乎都非常忙碌。每天匆忙的上下班,週末假日購物中心擠滿了看電影或採購生活必需品的人潮。一成不變的生活縫隙間,還能做些什麼呢?譬如聽場表演,逛逛獨立書店,或者帶上底片相機,用復古的膠卷風格記錄街景。做這些事情,在別的城市大概會被貼上「文青」的標籤,「文青」通常指的是個人性的裝扮或生活形象,有時過分講究,顯得做作而讓人厭煩。

在新竹從事文藝活動,卻未必那麼假掰:其實就是下班後難得的文藝日常,退下工作的疲憊,尋找同好,重新找回「生活」的感覺。而不論是真文青還是假文青,在新竹似乎比起其他地方更加寂寞。相關的活動更少,資訊難尋,同好社群經常只有小圈圈的人才知曉。對許多剛落腳新竹求學、工作的人來說,經常找不到這些地方,也難怪會有不少的抱怨,或者週末就轉往台北、台中跑。

即使如此,仍有些人想讓各種文藝愛好,被更多新竹人看到。本期《貢丸湯》封面專題,就是關於這樣一群人:他們面對著比不上大城市的文化消費市場,無暇放鬆的市民,卻還是努力找到方法,為新竹的城市生活增添色彩。這次我們拜訪獨立書店、咖啡廳、鋼筆甚至展演空間,認識他們如何過生活,設法尋找同好和培養熟客,從中也了解到在新竹發展文藝,難處何在?

新竹的藝文工作者,實際上都過得相當辛苦,每當有什麼全國大調查,新竹的「文教力」卻總是名列前茅。問題出在哪呢?仔細想想,新竹雖然在教育文化消費的花費很高,政府也經常舉辦大型的展演活動,但真正的文化氛圍其實來自更多規模中等,能持續經營文藝活動,串連愛好者的社群。長久深耕於不同領域的群體,才能降低認識的門檻,讓人們拓展更多對生活的想像,講白一點,讓這座城市更有趣。

本期封面專題不會教你怎麼在新竹當文青,但跟著不同專題走上一遭,或許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竹文藝生活。


尋找 新竹


小死亡
NT $ 466